杭州市西湖区周浦老街农村污水处理设备实现“邻避”为“邻利”


来源:欧亚体育官网    发布时间:2025-01-07 02:23:35

摘要

生态宜居是推进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,从“村容整洁”到“生态宜居”反映了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质的提升,体

产品介绍

  生态宜居是推进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,从“村容整洁”到“生态宜居”反映了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质的提升,体现了广大农民群众对建设美丽家园的追求。长久以来,杭州市西湖区西南部的双浦镇一直承担着较重的耕地保护、饮用水保护和生态保护任务。如何挖掘当地生态环境资源潜在优势,打造宜居、宜业具有西湖特色美的丽乡村图景,始终是一项关系民生的重要课题。

  走入双浦镇杭富村骆公园,绿草茵茵,景色宜人,很难想象曾经蚊虫纷飞,村民避之不及的生活垃圾污水处理终端,如今却成了大家茶余饭后的休闲好去处。经过改造的“露天粪坑”变身鸟语花香的小公园,成为了村民们休憩、娱乐的首选活动场地。

  过去,杭富村骆家埭1#终端蚊虫纷飞,周边水体又黑又臭,严重影响周边居民生活,而原有的污水收集系统老化、不完善,不足以应对日益增多的生活污水处理需求;三阳村李家埭终端设备间突兀,设备老旧,解决能力不能够满足排放要求,原有污水收集系统老化、破损严重,存在多处渗漏问题。对此,2024年开年之初,西湖区住建局牵头双浦镇开展了一系列现场调研,结合“水清、无味、点绿、景美”八字方针,融合“资源化利用”的治污理念,在市级层面首次提出“两村合建,终端变公园”的建设模式。

  本次改造将三阳村李家埭终端合并进入杭富村骆家埭1#终端,利用杭富村骆家埭1#终端原污水处理终端区域,在原有构筑物基础上对主体工艺进行重新建设,同时对配套管网、农户接户进行提升修复,污水处理量从原130吨/天增加到160吨/天。污水处理设备采用“地下污水处理,地上绿地公园”模式,按照村庄环境和村民需求,配合灯光跑道、健身娱乐器材与园林景观,并融入当地书法文化、法治精神等乡村特色。同时,我们还积极探索农污资源化利用模式,新骆家埭1#终端每年产生尾水58400t,处理达标的尾水部分用于公园绿化灌溉,其余全部进入村内农业灌溉渠,用于菜地、农田灌溉,同时在灌溉渠上建游步道,灌溉渠旁建取水井,大大方便了农户通行及取水,获得了村民良好的评价。

  项目完成后,村中脏乱的黑臭水沟成为便民的农业灌溉沟渠、通行便道;村中人人避之不及的“露天茅坑”,变身成村民茶余饭后休闲玩乐的中心公园。通过一系列科学治污、精准治污的措施,不仅扭转了当地农污终端周边“脏、乱、差”的环境,更是一揽子了解决了城乡风貌融合、污水增量、截污纳管、土地释放利用等民生问题,真正的完成“治污与造景”结合,极大地提升了当地居民幸福感。

  西湖区从始至终坚持“千万工程”向纵深推进,以农村里的生活污水治理“小切口”推动乡村振兴“大战略”,坚持“科学规划、分类治理、建管并重”,不断完善收集管网和处理设施建设,结合资源化利用努力探索出了农污治理新模式,形成了一大批独具“西湖特色”的农村生活垃圾污水治理样板,涌现出了很多的亮点经典和特色做法。十余年的农污治理历程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,由点及面、迭代升级,造福了万千农民群众,创造出了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成功经验和实践范例,助力打造西湖南部美丽热土,绘就生态、生产、生活相融共生的新画卷。